往民雄市場走去,幽幽暗暗的小巷中撲鼻而來的是青草香氣,記憶回到在阿嬤家的門口埕,魚腥草在太陽的調味下曬出陣陣青草香,是幸福的滋味,也是阿嬤呵護金孫的溫暖印記,迎面看見一方小小的青草鋪,招牌上白底紅字寫道「茲心堂青草鋪」,架上有上百罐草藥,以素面方形鐵盒盛裝,整整齊齊的排放於四周,上頭標註各式各樣的青草名,那是由在嘉義工作的兒子親手寫上的,青草鋪的女主人林阿嬤笑著看顧熙來攘往的人群,那笑容像陽光一樣和煦,就這樣守著一個攤位,看顧民雄市場超過30年。
小時候的記憶:日治時期的市場
林阿嬤是民雄在地人,今年已經80多歲。小時候時常跟著爸爸擔著碗粿、肉粽到市場賣,賣碗粿很艱苦,一大早就得開始炊粿,還得扛著一條長長的路,但為了生計只能努力打拼。那時候是日治時期,市場的攤位並不多,大家也都像林阿嬤的爸爸一樣,不會特別為自己的攤子取名,付著一個月一次的租金,近乎天天擔著自己販售的東西出來販售。 那是個物資貧乏的時代,林阿嬤還記得那時候的市場,攤位比現在少得多,大多數的東西都是需要配給的,每人只能限量購買,例如豬肉和豆干,凌晨4、5點就得去排隊,方可買到,若太晚出門可能就買不著了。而早期賣雞的人家比較多,不過相較於現在沒那麼多花樣,頂多是用燙的,鴨子則因飼育較麻煩(鴨子要玩水,需要大大的水池),相較之下較少,至於魚攤的魚類,也比現在少的多,主要販賣的種類是虱目魚。
兹心堂青草鋪成立
在林阿嬤21歲的時候,經由媒人介紹嫁給了同是民雄人的何先生,便開始了種田、料理家務、服侍公婆的生活;那時候何先生的工作是騎著一台三輪車運送諸如砂石等貨物,在民雄境內服務,最遠送到民雄秀林,偶爾,他會跟著會整骨的阿伯一起殺豬,也和阿伯學習整骨技巧,後來政府開始規定需要三輪車牌照才可以騎車載貨,加之以車禍頻仍,在民國70年的時候,何先生索性收起三輪車的生意,到南部的城市研究整骨,學成後在市場租下一個原是雜貨店的位置,經由師傅阿伯的「認可」,便開始了整骨、賣草藥的生意,店名就取做「兹心堂青草舖」。
那時候,位於市場後方,兹心堂青草舖前有一顆很大的樹,兹心堂草藥舖比現在大一些,從現在位置延伸布告欄都是,何先生會將草藥擺放在布告欄那一帶的空地上賣,而現兹心堂青草鋪的位置則供大家整骨,後來因為道路拓寬,樹砍掉了,兹心堂青草舖也限縮到現在的大小,整骨則改為到何先生和林阿嬤的家裡整;過去來整骨的人潮絡繹不絕,每天從早上八點多開始,有時甚至還會工作到晚上12點,而林阿嬤也在此時出來幫忙先生賣草藥。
日日看顧民雄的林阿嬤
在後來,先生過世後,林阿嬤繼續經營青草舖,但因為整骨需要較大的勁力,且當時也沒有特別學過,所以整骨的生意就此停止,不過仍有很多中正大學的學生、各地的民眾,因為看到網路上的推薦資訊,慕名而來;每天每天,林阿嬤笑著看著市場來來去去的人,招待著拿著藥籤、拿著一張朋友寫的「處方」、聽別人推薦而來的人客,慢慢的從藥罐中取出青草,秤給來人,繼續以微笑,為民雄帶來幸福和健康。
Comments